補習無效?AI 當道 讓孩子透過遙控車,主動愛上學習!

STE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Mathematics)是一種整合了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的教育模式,它強調跨學科、跨領域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和創新能力,以及應用這些技能解決現實世界問題。

AI 時代最重視創意

AI時代,重複性工作將被取代,創意思考將成為孩子最珍貴的能力。與其填鴨學習,不如讓孩子從小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遙控車課程,孩子在「玩中學、做中想」,訓練出真正屬於自己的創造力與自信心。

動手做出創意

從輪胎選擇到動力升級,孩子可以親手打造獨一無二的遙控車。課程中設計各種任務挑戰,引導孩子觀察、思考、嘗試與改良,在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與工程邏輯,激發無限想像力與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找到成就感

當孩子完整理解一台會跑的遙控車原理,會產生強烈的自信與成就感。這種動力將帶動他們主動學習、勇於挑戰,是學校教育中難以獲得的寶貴經驗,也將成為他們熱愛學習的起點。

STEM 動力教室

您是否遇到以下問題?

  • 「孩子對補習提不起勁,學習成效不彰」

  • 「投資各種教具,卻無法持續引發興趣」

  • 「擔心孩子未來缺乏科技與工程能力」

我們都花了大把鈔票、每天把孩子送去補習班,數學、自然、英文…課表滿滿,但孩子學得開心嗎?有主動學習的熱情嗎?

透過遙控車,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

很多家長都會說:「老師,我真的花了很多錢,但孩子就是提不起勁啊~」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一定要聽完我接下來要說的內容。

我們正在推廣一個非常特別的課程,用的教具是什麼?答案是:高階遙控車!

你可能會想,「遙控車不是玩具嗎?這能學什麼?」

但我告訴你,我們用這台遙控車,做的不是單純的操作,而是讓孩子實際動手拆解、觀察馬達、電路學的原理、研究力學與結構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在大學做的事?

沒錯,這就是所謂的 STEM 教育: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的整合式學習

而我們做的,是讓孩子在小學、國中這個階段,就先用「好玩」的方式,把這些未來最重要的核心能力,種植到他們心中。

  • 實際操作遙控車,理解馬達、電路等原理

  • 培養邏輯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

  • 激發對科技與工程的興趣,建立自信心

「孩子為什麼在補習班學不起來?」

答案其實很簡單:

👉 因為那不是他感興趣的方式。

但遙控車不一樣,因為它是動態的、有挑戰性、有速度感、還能親手改裝、比賽。
孩子會主動問問題,會主動想學「怎麼跑得更快」、「怎麼讓輪胎不打滑」、「怎麼讓我自己改裝的車拿冠軍?」

這些過程中,他們就在學科學、數學、資訊、工程思維,

而這些,才是真正能幫助他們在未來脫穎而出的技能!

我們的課程特別設計了一系列「主題式單元」,可以跟 學校的自然與生活科技的課綱接軌,甚至是國高中程度的部分也能適度延伸。

像是馬達怎麼運轉?電流怎麼控制速度?這些都是學校會教但學生很難有感的內容,
在我們的課程裡,他不是只用眼睛看課本,而是用雙手做,用腦袋想。

而當孩子開始「動手做」以後,興趣就會自然被點燃,這時候你會發現——

孩子會主動上網查資料,主動問問題,甚至跟你討論「未來我想當工程師」、「我能不能自己設計一台車?」

這就是主動學習的開始!

你知道嗎?在美國、日本、甚至新加坡,STEM 教育早就是國家等級的教育戰略。

因為他們知道,誰掌握科技,誰就掌握未來的職涯選擇權與全球競爭力。

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讓台灣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希望孩子能快樂學習、又能掌握未來方向的家長,
我們邀請你來認識這套【RC 車 × STEM 整合課程】。

這不是一堂課,而是一個點燃孩子人生熱情的火苗。

讓孩子不是為了考試而學,而是為了未來,自動自發地學。

如果你準備好讓孩子從「被動補習」轉向「主動探索」,那我們的課程,就是你要找的答案。

許多家長一開始會選擇補習,是因為「怕孩子跟不上、怕輸在起跑點」。但補習班的學習方式,通常就是重複學校的內容、填鴨式背誦、題海戰術。孩子每天放學已經很疲憊,還要坐進另一個教室裡繼續抄筆記、聽講解,自然容易感到厭倦、提不起勁。

久而久之,家長投入了大量金錢和時間,但孩子成績沒有明顯進步,甚至學習動機越來越低。這不是孩子不行,而是方法錯了 —— 他們需要的是主動參與、動手實作、真正理解知識的快感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標榜STEM」的玩具和教材:編程積木、科學實驗盒、AI機器人……家長常常花了不少錢買回來,但孩子可能玩了一兩次就沒興趣,或根本看不懂怎麼操作。

為什麼?因為這些教具缺乏「持續的教學引導」。缺了故事性、缺了挑戰任務、缺了學習成就感 —— 就無法建立孩子的「內在動機」。孩子玩一玩覺得「無聊、沒成就」,很快就放棄了。

真正有效的STEM學習,應該像一場冒險旅程,循序漸進、讓孩子每一步都有收穫,才能自然延伸興趣、內化成能力。

AI、自駕車、機器人、再生能源、太空科技……這些不是電影情節,而是我們孩子未來工作的真實世界。但台灣傳統教育仍以考試為核心,孩子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實際的「科技應用」,也無從發展這些關鍵能力。

我們遇過很多國中、高中生,甚至到了選科系、升大學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資訊、工程、電子」這些領域是什麼。到那時想補,往往已經錯過了啟蒙的黃金期。

提早讓孩子在小學或國中就透過有趣、實作導向的學習活動(像是RC遙控車),去理解馬達、電流、感測器、邏輯控制等概念,不只是玩玩而已,而是為未來的全球競爭力打下根基

很多孩子在課本裡背「馬達是什麼」、「電流怎麼走」,但腦袋裡根本沒畫面,也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些東西跟他有關。

我們的課程,從一開始就讓孩子動手操作遙控車,在「玩中學、做中學」的過程中,自然會對這些原理產生好奇。像是:

  • 馬達為什麼會轉?什麼是有刷、無刷?

  • 電池的電力是怎麼讓車子跑起來的?

  • 控制器怎麼發送訊號給車子?

這些知識,不再是抽象的名詞,而是孩子親手碰過、感受過的「真實經驗」。
當他把一台RC車裝起來、跑起來,眼睛發亮地說「我懂了!」—— 那一刻,就是學習的黃金瞬間。

遙控車不只是「開著玩」,在課堂中,孩子會遇到很多小挑戰:

  • 車子跑不動,可能是電路接錯了

  • 操控不順,可能是避震沒裝好

  • 有干擾訊號,該怎麼判斷是哪個部分出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讓孩子「動腦」的好機會。我們不會直接告訴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孩子觀察、推理、嘗試錯誤、再修正。這樣的學習模式,正是訓練 邏輯思考、系統性解決問題 的過程。

在未來的社會,無論孩子想做工程師、醫師、設計師還是創業家,這種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很多孩子一開始會說:「我不會」、「我怕弄壞」、「我對科技沒興趣」。但只要引導對了方向,他們很快就會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樣貌。

我們設計的課程是「任務導向」,一個階段一個挑戰,像打關卡一樣,完成就升級。每一次完成一台車、解決一個問題、成功跑出一圈,孩子都會從心裡感受到:「我可以!」

這種成功經驗,會大大提升孩子的學習自信與成就感。當他對科技產生好奇、對工程產生期待,不只是喜歡玩車而已,而是心裡默默種下「我想做這種事」的種子。

這種「興趣變能力」的轉變,將會是孩子未來在人生與職涯上的關鍵競爭力。

🧠 為什麼選擇 RC 遙控車課程?

因為它不只是玩具,而是一座跨領域學習的橋樑!

本課程專為小學與國中生量身打造,將 RC 車的組裝與操作,巧妙結合國中自然與科技課綱,讓孩子在樂趣中自然而然學會這些知識:

  • 【物理】速度、加速度、摩擦力、重心、功與功率

  • 【化學】電池原理、材料耐熱性、有機聚合物與塑膠分類

  • 【電學】電流電壓、串並聯、電磁感應、馬達原理、PWM控制

  • 【生活科技】機構設計、避震、齒輪比、傳動原理、差速器功能

每一個零件、每一次加速、每一次轉彎……都是學習的機會!

差速器的原理與作用
滾珠軸承的作用
差速器與傳動軸結構
電子變速器控制電流
避震器的原理與作用
萬向節的作用與原理
電機馬達的運作原理
遙控器的接收機動作原理
比例式伺服器的作用原理
前後輪擺臂的功能
前後輪傳動軸結構
遙控器的發射機原理

關於我們

孩子的自學之路帶給我的啟發

我兒子小時候就很愛把家裏要丟棄的垃圾撿回來,然後自己做出有趣的勞作,我們驚訝的發現他居然那麼有創造力 ! 那時他才五歲。

但是他上了國中之後,變的愈來愈不快樂,也很少再動手創作,每天被沈重的書包和考試壓的喘不過氣,回到家就說好累好累… 已失去了創作熱情與學習動力。

我問他,那你在學校有沒有比較喜歡的課程? 他回答我「自然課與生活科技課」

我心想「OK,那還有救,剛好也符合STEM的教育理念,我們就從 “玩中學” 開始」

於是我們就決定幫孩子申請「在家自學方案」,我們買了很多材料,讓他自製空拍機、各種遙控車、機器人…等,展開了快樂的自學之路。但是喜歡的課程也會讓他回去學校上課。

於是我們才有了這個網站,利用好玩的RC遙控車,引導孩子從玩中學,自然而然學會這些物理科學知識。

我自己愈玩愈深入,因為這並非簡單的玩具,而是結合了許多跨領域的知識,可以從小培養出這個社會最欠缺的跨領域人才!

我希望這些知識可以普及給許多被學校教育折磨到失去學習興趣的孩子,讓他們重拾學習的熱情與渴望。

孩子小時候的作品

📘 國中自然科學 × RC 車課程對照表

國中課綱章節對應RC教學主題補充說明
國二上 第1章
基本測量
測量車長、輪胎直徑、重量、密度比較(塑膠 vs 金屬差速器)實作密度=質量÷體積,連結材料選擇與車子性能
國二上 第3章
波與聲音
2.4GHz 遙控原理、電磁波傳播解釋無線遙控是靠電磁波,不需介質
國二上 第5章
熱與溫度
馬達過熱、電池膨脹、塑膠殼軟化(掃齒)實測溫度與材料變化,連結熱對物質的影響
國二上 第6章
元素與化合物
銅線、鋰電池、鋁製零件RC 各元件的金屬用途與導電性
國二下 第1章
化學反應
電池爆炸、電線燒焦、短路錯誤操作導致物質變化與危險,學習正確保養
國二下 第5章
有機化合物
車殼與輪胎材質(PE/熱固性塑膠)實體比較熱塑性與熱固性塑膠
國二下 第6章
力與壓力
車重與摩擦力、輪胎抓地、液壓避震器液壓避震器=帕斯卡原理實作
國三上 第1章
直線運動
RC車加速、剎車、飛躍跳台分析加速度與自由落體
國三上 第2章
力與運動
剎車點頭、加速抬頭、側傾翻車引導慣性定律與反作用力
國三上 第3章
功與機械
齒輪比改變車速、扭力、功率透過實測齒比學力矩與功的轉換
國三上 第4章
電的世界
電壓/電流/電阻/三用電表測試 ESC理論+實作電流控制與電壓輸出
國三下 第1章
電池與生活
鋰電池容量、C數與輸出熱效應錯誤充電導致電池膨脹與危險
國三下 第2章
電與磁
有刷/無刷馬達、PWM、電磁感應拆解馬達示意電流產生磁場與轉動

🎯 實作應用補充方向(跨章整合)

RC 主題涉及學科教學亮點
馬達轉速與齒輪比動能、功率、機械用不同齒比實測車速與爬坡力
差速器與轉彎原理力學、摩擦力實測轉彎半徑、抓地力改變
避震器(油壓 vs 氣壓)液壓原理、壓力模擬不同油濃度對吸震效果影響
車殼彩繪有機化學、美術學會選擇可附著的塑膠漆(PE不可)
車輪摩擦力物理、材料科學砂地/柏油/草地比賽測地面對摩擦的影響
焊接與電路連接電學、技藝課實際焊接馬達/ESC/電池導線,做出串並聯
購物車